慈善是一种思想观念、道德行为和社会事业。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学术化或理论化的东西,而是一种道德行为和社会事业,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从古到今的事业。人类进入文明状态的几千年以来,一般意义上的慈善被叫做传统慈善,很多人都讲中国传统的慈善和西方的慈善是不同的,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不同的国度、不同的意识形态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慈善。如今,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社会仍然处在转型期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在发生着转变,向所谓现代慈善转变。传统慈善有一个概念叫做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,是有钱人道德上的施舍行为。转型现代慈善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慈善的否定,我们对传统慈善和现代慈善的关系问题上有这样的认识:我们不仅不反对传统慈善而且非常赞同传统慈善的理念和方式,但是仅有传统慈善是不够的,还必须补充现代慈善的理念、现代慈善的方式、现代慈善的行为,使传统慈善更加丰满。从久远的过去传承到现在,我们称之为传统,传统慈善到今天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,这一点毋庸置疑,但是还需对它进行补充和完善,不是消解,不是彻底改变,是在理念行为方式上的补充,并不意味着传统慈善的退出。
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40年了,有两三代人已经先富裕起来,他们的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。实际上,这些富人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慈善的热情,他们用各种方式来帮助那些还没有富起来的、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,客观上缩小了贫富差距,提高了生活困难人们的生活水平。也就是说,这些富起来的人已经承担了相应的社会救济和公益的职责。当然,这是对政府惠民政策的有益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