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宅心仁厚”这个词的大概意思是,为人忠诚而憨厚老实、居心仁爱而与人为善、待人宽容而境界高尚。在我们的印象中和理解上,慈善工作者和志愿者就是这样的人。一个社会不能没有道德高尚的人,不能没有宁可舍弃个人利益而帮助他人、奉献社会的人。这样的人值得全社会的尊重,而绝对不会不理解甚或讥讽挖苦,否则就是不正常的现象。毕竟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“丛林法则”根本不同,人类最突出的属性是其社会性,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,需要彼此之间在客观和主观上的共情、包容、互帮互助。那么,慈善人就必然首先成为这样的人,他们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。
就慈善的形式而言,能力强、资源多和环境好的人,应当帮助那些能力弱、资源少、环境差的人,全人类共同面对贫穷、疾病和灾难,携起手来走出困境,迈向未来的生活。慈善工作者和志愿者还起到了强者与弱者之间的桥梁作用,他们或许不是能力强、资源多、环境好的人,但他们有良好的愿望和心理驱动力,让所有人都能走出生活困境,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。他们也有养老育小的家庭责任,也有需要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,也有社会上的人情往来。但是,从任何角度说,慈善人都是宅心仁厚的一群人,他们在必要的时候,会牺牲个人利益,救助那些面临灾难和各种不幸的人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宅心仁厚是对慈善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基本职业要求。
慈善人要做到宅心仁厚,应当具有宽广胸怀和仁慈的心态,能对他人表现出宽容厚道、深沉浑厚的姿态和行为,对任何人都会充满仁爱之心和大爱之情,也就是要与人为善、待人宽容,要有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品行,必要时放下个人利益,帮扶和救助那些面临灾难或其他不幸的人。这就要求慈善人具备强大的心理驱动力,愿意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之中的人们,共同面对贫穷、衰老、疾病和灾难,携手共度难关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宅心仁厚体现为奉献精神,愿意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,而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。
(来源:NWU慈善研究院)